铜梁合同纠纷律师
法律热线:
当前位置: 首页> 律师文集> 合同新闻
律师文集
文章显示

修改租赁合同为何变两个版本

发布时间:2017年1月11日 铜梁合同纠纷律师  

  核心提示:李某出租店铺,张某租用李某店铺,双方签订何后,李某发现合同有误,要求修改合同,但是李某修改的两份合同不一致。后来张某不满涨租金砸坏房屋,李某将张某告上法院,才发现两份改动过的合同不一样。

  按照法律规定,签订了合同的双方如有一方擅自改动合同条款,改动后的条款并不具备法律效力,改动之处需经过合同双方签字确认才有效。河南邓州市人民法院近日审理了一起因修改租赁合同,结果“修”出两个版本而引发纠纷的案件。按照原告所持的合同版本,被告违约;而按照被告所持的合同版本,被告并未违约。该如何定夺

  案情回放

  不满房东涨租金砸坏房屋惹官司

  2010年7月,家住邓州市市区的李某,在临街有一间门面房想要出租,刚好张某想做点小生意要租房,两人一拍即合,就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李某为合同的甲方,张某为合同的乙方。主要事项有4条:1、合同期限为3年,年租金1.2万元。2、合同第二年需支付当年及第三年的租金共计2.4万元。3、乙方只许装修不得改变房屋结构,房屋到期后,该装修不得擅自破坏,留于乙方(仅限于装修)。4、未征得甲方同意,乙方不得转让他人。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份。双方在合同上签完字后,李某又仔细看了一遍合同内容,发现合同第三条写错了,合同到期后,装修应留给自己也即甲方,却误写成留给乙方了,就要求修改一下,李某就先把自己拿的那份合同的第三条的第二个“乙”用笔改为“甲”。谁知李某在修改张某手中的合同时一时大意,把本应修改的第三条第二个“乙”修改到第四条“乙”处。修改完后,两人都未细看就各自走了。

  就这样,两个人拿了两份内容不尽相同的合同。李某租房后,对房屋的门、墙、地面及水、电路等进行了重新装修。

  2013年7月,双方的合同即将到期,李某、张某就续租房屋发生争议,李某要求提高租金,因为按市场价,自己出租房屋的租金早在双方签订合同的第二年就已经涨到至少三倍。张某则认为租金涨得太高,双方不欢而散。几天后,李某再次来到张某所租的房屋时惊奇地发现,房屋的装修几乎全部被砸毁,张某已搬出该房屋,李某随即报警并电话联系了张某。

  一个月后,李某诉至法院,要求张某因违反合同约定砸坏房屋的装修而赔偿其各项损失5万元。

  庭审辩论

  两份改动过的合同哪方所诉不实

  庭审中,李某诉称:双方约定的3年租赁期已届满,房屋的装修按合同约定应留于自己。现张某违约将房屋装修全部砸毁,故要求被告张某赔偿其各项损失5万元。

  被告张某辩称:原告所诉不实。原告起诉所持的租房合同是改动过的合同,按照自己手里所持的合同约定:其所租赁房屋的装修留给自己,且自己也未破坏房屋装修。房屋租赁到期后,其只是带走了属于自己的财产,故自己并未违约,也不应赔偿李某任何损失。

  双方都向法院提交了一份租房合同,双方对对方所持的合同均不认可,都认为自己所持的合同才是真实。李某在法庭上详述了两人签订并修改合同的细节,解释了因自己疏忽导致两人所签的租房合同内容出现不同的原因。

  法院判决

  房屋装修归属原告

  被告赔偿部分损失

  邓州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被告双方争议的焦点为:一是原、被告所签订的租房合同第三条约定房屋租赁到期后,房屋装修的归属;二是被告是否应当赔偿原告的损失,如何赔偿。

  法院审理认为,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结合本案,原、被告双方各执一份合同,每份合同中均有一个“甲”字是改过的。按照被告方提交的合同,第四条为“未征得甲方书面同意,甲方不得转让他人”,很显然解释不通;该合同第三条为“乙方只许装修,但不得改变房屋结构,房屋到期后,该装修不得擅自破坏,留于甲方(仅限于装修)”,房屋租赁到期后,房屋应由作为原告的出租方即甲方收回,装修如果留于作为被告的乙方,双方应就房屋装修如何处理再作约定,而本案双方并未就此作特别约定。综观原告所提交合同的全部条款,第三条中“甲”字涂改,符合双方订立合同时的真实意思,且符合本地的交易习惯,对第四条的解释也能符合常理。再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规定:“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装饰装修,租赁期间届满时,承租人请求出租人补偿附合装饰装修费用的,不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该解释实际上对租赁房屋装饰装修物的归属作了明确的界定,即无特别约定的装饰装修物所有权应归出租方,结合本案应为出租方即原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铜梁合同纠纷律师
All Right Reserved Copyright@2024 版权所有 法律咨询热线:4006686166 网站支持: 大律师网